一➡️🚨、教研室簡介
2000-2009年網球教學隸屬於小球教研室,2010年網球教研室正式成立。教研室現有10名教師👐🏽,目前承擔全校本、碩網球教學、訓練🙍🏿♂️、競賽、裁判培訓工作。教研室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始終按照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人才培養目標🦍,教師們精誠團結🧎🏻♂️➡️、齊心協力,積極參與夏奧和冬奧工作🧖🏿,在教學、科研、競賽中取得佳績,為國家的體育事業貢獻力量🤶🏽。
二、師資隊伍
1.教師隊伍概況
教研室現有副教授4人,講師6人,其中碩士生導師4人✝️。教師在教學、訓練、競賽和裁判方面整體實力較強,其中包括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李婷,健將級運動員2人🕵🏽,國家級裁判1人。多人榮獲中國大學生網球運動突出貢獻獎、意昂4注册優秀青年教師、意昂4注册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。
2.教師隊伍組成情況
姓名 | 性別 | 職稱 | 研究生導師 (碩/博) | 研究方向 | 科研成果(個人重要成果3-5項) | 裁判項目🏊🏼♂️、裁判等級 |
白俠 | 女 | 副教授 | 研究生導師 | 教學與訓練 | 網球女子雙打關鍵技術環節的研究與應用 網球運動教程 網球教學文件的製訂與範例 | 網球💆🏽♀️、國家一級 |
祁兵 | 男 | 副教授 | 研究生導師 | 教學與訓練 | 《網球技術入門》線上課程 網球發球技術分析診斷系統的研發 應對網球雙打新規則的前瞻性研究 |
|
李婷 | 女 | 副教授 | 研究生導師 | 教學與訓練 | 網球女子雙打關鍵技術環節的研究與應用 |
|
趙月 | 女 | 副教授 | 研究生導師 | 教學與訓練 | 基於動作捕捉技術網球可視化系統研發 基於互聯網技術網球教學系統模型建構研究 視覺訓練在網球教學中運動表現的可行性和實效性研究 | 網球♦︎🤨、國家一級 高山滑雪👫🏻🕳、國家級 |
劉泳 | 男 | 講師 |
| 教學與訓練 |
| 網球、國家一級 |
葉宏 | 女 | 講師 |
| 教學與訓練 | 中外優秀女子網球選手硬地單打比賽雙手反拍運用的技戰術分析 網球技術水平測試體系的實用研究 網球教學文件的製定和範例 | 網球、國家一級 |
吳聲遠 | 男 | 講師 |
| 教學與訓練 | 時空信息量與運動水平對網球運動員接發球預判的影響 網球技術水平測試體系的實用研究 網球教學文件的製訂與範例 | 網球⏲、國家一級 |
趙鵬 | 男 | 講師 |
| 教學與訓練 |
|
|
王亞瑩 | 女 | 講師 |
| 教學與訓練 | 《網球技術入門》線上課程 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球教學系統模型建構的研究 |
|
王祁雅莉 | 女 | 講師 |
| 教學與訓練 | 視覺訓練在網球教學中運動表現的可行性和實效性研究 東京奧運會網球項目形勢分析及備戰策略研究 關於速度訓練方法的研究 | 網球、國家級 |
三、教學工作
教研室承擔了全校本🏐、碩各層次的網球課程♔,其中包括網球專項訓練實踐與理論、體育-網球、網球選修課、網球技術動作入門指導、網球教學訓練、網球教學訓練原理與方法研究、走近網球執裁☣️、網球競賽規則與裁判法等課程。
教研室教師參與編寫各類教材🚶🏻♂️、著作,其中包括《網球運動教程》🧑🏻🦼➡️、《網球競賽規則問答》、《網球競賽規則導讀》、《現代網球技術教學法》、《網球教學文件的製訂與範例》、《網球少年成長路線圖》、《網球》、《中國青少年網球教學訓練大綱》、《2+1快樂網球》以及軟件著作《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球教學系統軟件V1.0》👔、線上精品課程《網球技術入門》等🕶。
四、科研工作
教研室教師承擔和參與了教育部課題《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球教學系統模型構建的研究》,省部級課題《網球發球技術分析診斷系統的研發》等30余項,在國內外學術會議或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。《網球技術動作入門》線上慕課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。多名教師曾獲得國家體育總局奧運科研攻關貢獻獎🧚🏽♀️、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和學校科技成果獎等各類獎項。
五、訓練競賽裁判
教研室教師帶領學生獲得第30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網球項目女子團體冠軍、女子雙打冠軍🫷🏼、混合雙打季軍👎🏽;中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(總決賽)冠軍20次;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網球項目選拔賽冠軍4次;全國體院網球聯賽冠軍4次🥧;中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分區賽(華北賽區)冠軍8次🏵;首都高校網球聯賽冠軍16次🏛。教研室多位教師曾參與國際和國內多項網球賽事的執裁工作,其中包括2022年北京冬奧會、2008北京奧運會🔽、亞運會👱🏿♀️、全國運動會、中國網球公開賽、中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。
六、合作交流(社會🦸🏻♂️、國際等)
1.2021年邀請多位網球國際知名專家,開展國際學術會議進行研討和交流
2.多位教師參與中央國家機關網球協會教練員培訓與指導、中國網球公開賽球童培訓等社會活動